<<想要領高薪, 絕對不能死腦筋>>

Sham Cheuk Wai
6 min readMar 19, 2022

--

<<想要領高薪, 絕對不能死腦筋>> 木暮太一著

在香港生活, 倘著賺的錢僅足糊口, 人會很灰心。雖云金錢不是生命中的唯一, 它確是生活的「潤滑劑」。因此, 要是各位不太滿意現在的薪資, 看看這本書吧! 或許它能帶給你們一點啟示。這本書原為日本人所寫, 書中所述的社會背景, 如日本人年收入正逐漸下降, 是可以忽略, 但作者所提出薪資所決定的因素實值得留意。此外, 他道出了何種企業較肯支付高薪, 更在全書最重要的第三章及第四章披露了賺取高薪所需具備的思維模式, 大家不可不讀。

第一章: 為什麼就算績效良好, 你的薪資也不會上漲?

一. <<資本論>>主張商品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當需要和供給取得平衡時, 商品的價格就是它的「價值」。「使用價值」就是「使用這個的好處」的意思。比如說, 麵包的使用價值是「美味」、「填飽肚子」等; 「價值」則是用來表示「勞力的大小」, 也就是衡量「製作過程要花費多少功夫」的標準。

二. 構成薪資基礎的「勞動力生產成本(為了明天要繼續工作的必要經費)」, 是根據全體社會的共同想法來計算的。

三. 在現代社會, 想消遣的話, 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上有很多免費的娛樂。如果大家普遍都認為「要舒解壓力, 網路上的免費遊戲就很夠用了」, 這部分的薪資也就減少了。同樣, 單身家庭的增加被視為是薪資不漲的原因之一。對於單身家庭, 當然沒有必要支付眷屬津貼, 也沒有必要幫他們考慮小孩子的學費。所以公司就會覺得, 「既然是單身, 這些薪水就可以過活了吧?」

四. 做一個優秀員工, 為企業帶來利潤, 得到的回饋是「持續獲聘」, 而不是加薪。就算拿出兩倍的績效, 薪資也不會變成兩倍, 就是這麼一回事。這就是資本主義經濟下的薪資。

五. 「職務.能力薪」的「能力」指的不是創造具體成果的特殊技術, 而是身為社會人的基本技能。比如說, 從工作上的必要禮儀、用字遣詞, 到行程調整能力、籌劃能力、說服、展示能力, 以及其他身為社會人所必備的基本知識和經驗, 都可以定義為「能力」, 公司就是按照這個來付錢的。

第二章: 「高薪公司」和「低薪公司」的分別

一. 業績對薪資的影響終究只是在小小的「變動幅度」內。相同行業的A公司和B公司, 即使淨利相差十倍, 員工的薪資也不會差到一點五倍。

二. 批發、零售業代替生產廠商處理了原本應該要自己做的流通程序。商品生產出來之後, 不是放在旁邊就能賣得掉, 少不了要有「流通」、「販賣」的工作。可是, 這些活動並不會產生附加價值, 不論再怎麼努力銷售, 商品的價值都不會增加。

反之, 生產廠商可以依照自己的方針製造高價值的商品, 而且, 這項商品如果同時具備高使用價值(使用的好處), 讓消費者能夠接受, 就可以賣得出去吧。自己生產的話, 不論價值是一百、二百, 甚至是一萬的商品, 都可以做。

也就是說, 流通販賣業者的獲利「上限」是由別人決定的, 所以不管再怎麼努力, 都只能收取手續費。批發、零售業者如果想增加自己的利潤, 只能更努力地把工作做得更有效率, 也就是只能刪減成本。

三. 隨著分工細化、技術進步, 以前的「熟練技巧」現在無用武之地了。工匠憑藉多年的經驗從事的工作也被科技所取代, 現在用機器就可以做了。全世界各式各樣的工作「都變得不用經年累月地訓練, 就可以輕鬆做得來」。不再需要培養「適任勞工」的教育費, 構成勞動力價值的「智力」一點點就已足夠, 勞動力的價值自然就相對降低了。

四. 沒有設備投資、研究開發也可以工作的公司, 薪資容易上漲。商社和金融業就是很好的例子吧。

五. 技術障礙高的製藥業、需要龐大資本的鐵路運輸、必須取得政府許可的金融、廣播、受到獨占保護的電力、瓦斯等行業, 進入門檻高, 公司較容易賺取利潤, 也可以提高員工的薪資。

第三章: 賺不了幾個錢的「低薪族」的思考模式

一. 不斷妄想機會永遠都存在: 世界上到處都是機會。而且, 想著手做點甚麼, 永遠都不嫌晚吧。但每錯過一次, 機會就變得更加渺茫, 這就是現實的社會。假設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企業很重視學歷, 但是自己在大學入學試鎩羽而歸, 進不了一流的大學, 那麼你在這裡就已經錯過了一次機會。

二. 無法理解「人的外表決定九成」: 生意最要緊的是內容。可是, 不把「外表」當一回事的人, 無法讓人家相信自己的內涵有多好。因為, 第一印象就覺得「不可信賴」、「和自己合不來」的人, 下次要再勉強碰面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第四章: 讓你提升薪資的十三道問題

一. 是否不斷地「自我訓練」: 當業務的人, 為了要變得更「靈光」, 做了多少關於自家商品或業務本身的「自我訓練」呢? 如果想留下比周遭的人更好的成績, 就必須投注比別人更多的心力。

二. 是否設定每天的行動目標: 這是指「今天要做甚麼, 明天要做甚麼」這種具體的行動目標。只要天天行動, 自然也就能創造出一個「每天都朝著目標前進」的良好狀態。

三. 在公司外是否會思考未來: 下班之後, 就應該忘記「目前的工作」, 轉而拼命思考「將來的事」。放開視野, 試著從經營者的角度審視自己的業務, 或是思考有益於自己未來的事情。

四. 是否採用「擴大再生產」的方式: 我們應該把工作得到的成果拿來再投資, 以獲取更大的工作機會。即使覺得「不划算」, 只要是有益於未來發展的工作, 就得持續不斷地勇於承擔。

五. 是否能超越自我的框架: 三項事情要知曉, 分別是自己「喜歡的事」、「擅長的事」及「對別人有用, 賺得到錢的事」, 探討三項問題中答案的交集, 進而專注於此, 就能成為贏家。

Four kittens by Wilhelm Friedrich Johann Schwar
Source: https://www.mutualart.com/Artwork/FOUR-KITTENS/8164AC5CDC201F62
Three Kittens and a Bumblebee by Wilhelm Friedrich Johann Schwar
Source: https://www.mutualart.com/Artwork/Three-Kittens-and-a-Bumblebee/4DBD04A60D25EACB

--

--

Sham Cheuk Wai
Sham Cheuk Wai

Written by Sham Cheuk Wai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