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100篇>>

Sham Cheuk Wai
Mar 26, 2023

--

<<感悟人生100篇>> 李怡著

這本書是李怡「100篇」系列中的第三本。第一本是<<細味人生100篇>>, 第二本則是<<閱讀人生100篇>>, 來到這第三本, 作者在序中謙稱不想書中的點滴故事成為「心靈藥方」。他只希望書中的道理可引起讀者思索, 因為他深信每一個心靈都是自由的, 人不應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他人。

雖然作者在序中為內容的「含金量」大幅降低預期, 小弟仍覺得這本書是值得一讀再讀的。有些哲理或許你在別處已經聽過, 作者把它收錄書中, 其實是暗示它們仍經常為人所忽略, 我們應加倍留意。小弟最喜歡的是作者提出人在決策前, 只要考慮短期、中期、長期的影響, 權衡利弊, 便容易作出明智的決定。此外, 他也收錄了曾國藩關於養生的見解: 規律生活、平靜心境及節制慾望 — — 在下非常同意!

「化腐朽為神奇」: 上帝給誰的都不會太多, 就看你懂不懂珍惜。懂得珍惜就能化腐朽為神奇。

「不要把心靈的財富花光」: 一個人如果把所想、所知的真相全抖出來, 結果可能對自己與親友關係帶來破壞。假面具未必對別人有害, 有時候甚至對別人好的, 比如向一個年邁的母親隱瞞她兒子的死訊, 比如向自己的配偶隱瞞自己婚前的多段戀情。

「睿智回答卻難真正履行」: 生活的真諦, 是追隨與欣賞生命中的每一次美麗。

「人生的暴起暴落」: 人生有起落, 暴起, 要感恩而謙卑。回落, 要心平氣和地隨遇而安。

「最大的敵人是我們自己」: 以下是<<智慧書>>的一些法則
一. 不要顯得比上司高明。大多數人對於在運氣、性格和氣質方面被超過並不太介意, 但是卻沒有一個人 (尤其是領導人)喜歡在智力上被人超過。

二. 在平淡生活中, 我們往往被自己的惰性挫敗。

三. 別人只有感覺到你對他重視時, 他才會真正和你交往。

「快樂可由自己作主」: 以下是一些心理學家在世界各地調查後得出的「快樂法則」:
一. 有既定人生目標的人比沒有目標的人快樂。

二. 專注在工作的人最快樂, 隨之而來的成就感也能帶來快樂。

三. 多多運動。運動會讓人體分泌令人愉快的endorphins, 跟用藥物治療抑鬱症一樣有效。

四. 要能捨, 願捨, 喜捨。為善最樂。生活中的「捨」還包括原諒、寬恕、放下。

「孤獨是飽滿的」: 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慌, 孤獨則是飽滿的, 是莊子說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是確定生命與宇宙間的對話, 已經到了最完美的狀態。

「善良是最可貴的品性」:
一. 道德是使人快樂、用之不盡的財富; 而錢財再多, 畢竟是可以量化的東西, 它不是可以長存的。

二. 人一輩子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一切失敗與成功都源於自己。認識自己和戰勝自己, 是一個人一輩子做不完的事。

「改變生命的決策工具」: 有一個名為「10.10.10」的決策工具。當你面對一個難題時, 只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就可以啟動這個流程。三個問題是: 這項決定在10分鐘後(當下)會帶來甚麼後果? 10個月後(可見的未來)呢? 10年後(很久之後可能會出現, 但現時無法確知的後果)又如何?

要啟動10.10.10決策流程, 你必須先將自己的困境轉換成一個清楚而明確的問題, 比如我該辭職嗎? 我該送孩子出國唸書嗎?

接著將你所獲得的所有資訊, 拿來與你的核心價值作比對, 即你的信仰、原則、人生目標等, 以求判斷哪個決定能創造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網上人生哲語錄」: 人生就像一張有去無回的單程車票, 沒有綵排, 每一場都是直播, 把握好每次演出便是最好的珍惜。

「不藥治身, 廣大治心」: 曾國藩有一封家書中談養生之法: 「一曰眠食有恒, 二曰懲忿(少惱怒), 三曰節欲。」

「商業催生美德」: 長期經營一種有盈利的生意, 必須以公正、誠實的買賣獲取利潤。此外, 愛護員工、商業夥伴、顧客。若把員工當賺錢機器, 把商業夥伴和顧客當傻瓜去詐騙, 這樣的生意是決不長久的。

「羅傑斯給女兒的信」: 一. 將世界納入你的眼界 — — 保持開放的心, 做個世界公民;
二. 真正認識自己 — — 了解你的弱點、覺察你的錯誤, 才能找到對的路;

三. 幸運女神只眷顧持續努力的人 — — 用功讀書, 學得越多你才知道你懂得越少。

Near Spanish Bay by Dennis Doheny
Source: https://www.dennisdoheny.com/gallery.html
Winter walk by Dennis Doheny
Source: https://www.dennisdoheny.com/gallery.html

--

--

Sham Cheuk Wai
Sham Cheuk Wai

Written by Sham Cheuk Wai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