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智慧我們用了2300年 — -莊子>> (上) + 剪報

Sham Cheuk Wai
Oct 31, 2020

--

<<這個智慧我們用了2300年 — -莊子>> 張子維編著

小弟之所以借這本書, 是因為先前在另一本寓言故事書中讀到「相濡以沫」的文章, 為其引申出的哲學所驚詫, 一看其出處: <<莊子>>, 馬上有再仔細研讀這古籍的念頭。在2014年的初秋, 小弟有幸在圖書館碰到這本書, 被它的分量(三百多頁)所吸引, 再打開看, 知道編者不僅有原文的語譯, 更加上心得和歷史事例加以說明, 深感他的誠意, 便把這本書帶回家細嚐。

誠然, <<莊子>>的故事不是那麼顯淺, 沒有「解讀心得」這部分, 是不知作者的用意的。你或可質疑莊子寫這些文章是否真的有那些寓意, 但我認為編者已盡最大努力詮釋莊子的文字。即使把「解讀心得」抽起來審視, 也不失為一帖心靈雞湯, 讓讀者在紛亂的世道上得到指引。至於「經典事例」這部份, 讀者可順道閱讀一些歷史故事, 大開眼界。可以肯定的說, 這本書是增長智慧, 讓人心窗澄明的好書。

補充: 編者在前言簡介了<<莊子>>一書的內容結構, 指出它分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前兩者應為莊子所寫, 而雜篇則為門徒後學所推衍。

內篇 齊物論

「大知與小知」(解讀心得): 人喜歡封閉自己, 習慣用自己的觀點去約束改變別人, 殊不知心中的雜念太多, 快樂就會消失。因此, 我們想要使自己永遠保持快樂的心態, 就要適時地接納別人的勸解, 積極吸收正確的意見和觀念。

「朝三暮四」(解讀心得): 過多的聽從別人的意見, 會使自己迷失方向, 因為你的未來怎樣決定在你的手中, 只有透過自己的辛苦努力, 才能達到自己所期望的人生目標。

內篇 養生主

「庖丁解牛」(解讀心得): 無論做甚麼事情, 只要你掌握了客觀事物的規律性, 用心去做, 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一件事情, 透過自己的努力奮鬥, 再經過反覆的實踐, 從實踐中漸漸摸索規律, 這樣你就能達到熟能生巧的境地。

內篇 人間世

「不材之木」(經典事例): 人無完人, 事無完物, 各有各的長處與短處, 我們看待事物不能以長論短, 也許越是不成材的東西越是有價值的物體。

內篇 大宗師

「死生一體」(經典事例): 據說蘇東坡被貶到海南, 他的弟弟蘇轍也被貶到雷州。兄弟倆在藤地相遇, 便一起吃麵條。他們兄弟倆完全是兩種迥異的性格, 蘇東坡性格高曠豁達, 而蘇轍的心裡卻總是潛伏著一種莫名的憂鬱。

於是, 當兄弟倆面對同樣「粗糟不可吃」的麵條時, 反應很不一樣。轉眼之間, 東坡已經吃完麵條, 而蘇轍卻放下筷子在那兒直嘆氣。

蘇東坡邊拍著肚皮, 邊詼諧地問弟弟: 「難道你還想細細品嚐嗎?」

誰是考評局的老細?

Source: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398/20200521/855891/%E5%B0%88%E6%AC%84-%E4%BA%BA%E7%94%9F%E9%A6%AC%E6%8B%89%E6%9D%BE-%E8%AA%B0%E6%98%AF%E8%80%83%E8%A9%95%E5%B1%80%E7%9A%84%E8%80%81%E7%B4%B0

2020–05–21 「人生馬拉松 」屈穎妍

「1900–19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這條DSE歷史考卷上的試題,成了席捲教育界的龍捲風。

考評局跟教育局沒從屬關係,行政獨立,財政也獨立,出了大問題,教育局長對考評局能做的,只是建議,不能下令,更枉論處理了。

有權動它的,只有特首,因為考評局主席及委員是由特首委任的。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說:「政府公開譴責,是一種威嚇考評局的做法,是政治凌駕專業。」教協多次號召學生上街、罷課,不正是政治凌駕專業嗎?

今年的文憑考試卷將會成為past paper,是未來幾屆考生操練及老師講解的重要材料。廢此題目,焦點不在今屆考生的分數,而是影響未來學子的腦袋。

--

--

Sham Cheuk Wai
Sham Cheuk Wai

Written by Sham Cheuk Wai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