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首詩>> (上)+ 剪報
一. 螞蟻在地球已過億年, 歷史遠比人類綿長。螞蟻生命力強大, 主要的原因是: 螞蟻具高度分工與自我犧牲精神, 以保護蟻后生存產卵為最高使命。
二. 有一種紅火蟻, 當蟻穴被大水淹沒時, 會將身體結成蟻球, 包緊蟻后和蟻卵, 順水漂流, 尋找陸地, 另覓新巢; 外圍的螞蟻雖會死亡, 但犧牲自己的利他精神, 壯烈處如斯巴達之魄。
三. 現代人不應是蟻, 雖屬領袖的保鑣, 公然以肉身作盾牌, 跑步圍繞領袖專車, 冷酷地戳破了人的生命, 始終有貴踐高低。
<<人生就像一首詩>> 林語堂著
談人生談得精彩, 需要的不僅是閱歷, 也需要洞察, 林生寫的這本書, 實屬佳品。對一些想了解人生的本質, 卻又懼怕看充滿陌生詞彙和嚴肅的哲學書的人, 這本散文集正好合他們的脾胃。作者不時引經據典, 又加插一些名人的語句事例, 盡顯他是博學多聞的人, 但他沒有刻意用艱澀的文句來寫文章, 使人感到平易近人, 令人看得舒服。個人認為這本書的前半部分較吸引, 因為作者談及快樂、夢想等人人面對的問題, 至於後半部說幽默感、中國人的德性等, 則較為學術性, 未必人人喜歡。
「誰最會享受人生」: 很多哲學家都認為人類必須有智慧和勇氣, 才能過著幸福的生活。孟子那種比較積極的觀念和老子那種比較圓滑的和平觀念, 調和起來而成為中庸的哲學, 這就是一般中國人的宗教。
一個熱誠的、優游自在的、無恐懼的人, 是最能夠享受人生的理想性格。「情」給我們內心的溫暖和豐富的活力, 使我們能快快樂樂地面對人生。
要是我們一生勞勞苦苦的工作著, 不是依我們的真本能為自己而生活著, 卻為社會人士的稱許而生活著, 就會像老處女「為他人作嫁衣裳」那樣。
我們喜歡「愚笨」的同伴, 因為他比較靠得住; 因為和他在一起時, 我們盡可以舒舒服服過日子, 不必處處提防他。
最快樂的人終究還是那個中等階級的人, 他的名字半隱半顯, 經濟在相當限度內尚稱充足, 生活頗為逍遙自在, 卻又不是完全無憂無慮。
理想的哲學, 能夠了解女人的嫵媚而不流於粗鄙、能夠酷愛人生而不過度、能夠看見塵世的成功和失敗的空虛、能夠站在超越人生和脫離人生的地位, 而不敵視人生。
「快樂的問題」: 生之享受包括顯而易見的, 如食物、社交會、家庭團聚、春日野遊; 有些則較不明顯, 如詩歌、藝術、沉思等。
「論言論自由」: 文人政客未必擁護言論自由, 因為文人已經投降於武人的麾下, 自己站在槍桿後面, 對照的是槍頭, 並不是槍口, 所以也不覺得爭言論自由的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