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出日落同步上演 — — 致香港流行文化 2012–2017>> (I)
<<當日出日落同步上演 — — 致香港流行文化 2012–2017>> 阿果著
一. 港視燈光昏暗, 無線萬千星輝; 港視開台令人好奇, 無線台慶熟口熟面。
兩個世界的更大分別, 在於港視追求貼近現實, 無線努力營造夢幻……無線台慶的鏡頭下, 王祖藍向李亞男求婚, 男方有搞笑, 有戒指, 有花束, 更重要是有觀眾, 有主持, 有祝福, 有眼淚 — — 最cliche的電視台, 附送最cliche的求婚場面。這個, 就是無線多年來一直描繪的世界, 一直推銷的價值觀。
二. 電視觀眾有兩大陣營: 第一批是傳統的主流觀眾, 對電視要求較低, 他們認為電視的功能是為市民提供娛樂, 哪怕是最膚淺, 最表層的免費娛樂。
另一批則主要是年輕人, 他們希望從小箱子裡看到新事物, 摸到新世界, 以致對個人自身有所啟發。
三. 方逸華生前最著名不是其為人個性, 而是身後的特大算盤。她推崇的管理主義, 正是將TVB由創意工場變成高層話事的流行文化血淚工廠。
四. 電視劇集與身份認同, 距離漸遠。<<老表, 你好野!>>中牽涉兩地人的劇情, 如導遊珍、D&G風波, 充其量是慢幾拍地將矛盾呈現觀眾眼前。<<老>>劇在呈現群體對立之餘, 反復滲入「和諧」、「共融」等元素 — — 蔡芯的口頭禪乃「和諧, 我會學習的」, 劇集中港角色的分歧, 也隨著劇情發展, 日漸消減。它的文化意義, 在於撥亂反正, 調整制衡。
五. <<綠豆>>專注於芝麻小事, 、生活日常, 看似微不足道, 但卻足以立體呈現主角個性、情緒與想法。人性不是鐵板一塊, 所以劇裡不見大奸大惡, 每個人做每件事, 都有背後因由。所有人不過如你我, 乃普通人一個。這是人性。
<<綠豆>>少對白, 多留白。因為鏡頭靜止, 演員的一舉一動才扣人心弦。演員為血肉之軀, 而非急於把心聲讀出來的演戲機器。
六. 社會大事烽煙四起, 流行文化鐵定難救近火, 卻不一定荼毒蒼生。有時它的價值觀, 如慢一點、細一點、淡一點等可以影響世人, 有時它啟蒙素養, 提醒我們世事永遠不是非黑即白, 我對你錯, 未看細節即宣判從來是人類悲劇的元兇。
中醫朋友說綠豆味甘性涼, 清熱去火。去火、收慢、開眼、解毒, 香港人可以嗎?
一. 被中國尊為醫聖的是誰? 答: 張仲景
二. 書面上中國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是甚麼? 答: 自由、民主、文明、愛國、和諧、富強、法治、公正、平等、敬業、誠信、友善
三. 國民黨旗其實是抄襲哪國國旗? 答: 日本國旗
四. 「我知道自己是獨裁者, 但我會以專制手段來結束專制制度」是誰的名句? 答: 蔣經國
Source: https://art.rmngp.fr/en/library/artworks/constant-troyon_le-passage-du-gue_huile-sur-toile?force-download=434878
Source: https://artuk.org/discover/artworks/cattle-grazing-in-touraine-210784/search/actor:troyon-constant-18101865/page/2/view_as/gr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