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巖錄中的100大智慧>> (下)
今週繼續圜悟克勤禪師著的<<碧巖錄中的100大智慧>>餘下部分。
第七章: 佛說慈悲
11. 滾滾紅塵是每個人的人生道場所在。身為世間眾生的一員, 我們同樣是自由的熱愛者, 同樣渴望得到愛和尊重, 得到他人的憐惜與關懷。這許多的共同點正是眾生之間存在著「同體共生」關係最真實的寫照。我們對周圍的人和物心懷憐憫, 就是對我們自己心懷憐惜。
12. 在佛家看來, 潔身自好並不是真正的慈悲。真正的慈悲就是要對眾生懷有一份責任感, 不附加任何條件地幫助他人, 直面承擔他人所遇到的困難。
第八章: 佛說格局
13. 當不再糾結於機緣錯失的痛苦, 不再沉溺於失去目的和方向的恐懼時, 我們便可以靜下心來去分析事情, 探討種種現象透露出來的端倪。
第九章: 佛說圓融
14. 我們常常在生活中為自己設定無數個「唯一」, 「唯一」的理想, 「唯一」的方式, 「唯一」的追求……正是這些「唯一」隔斷了與世界對話的聲音。
第十章: 佛說變通
15. 就在我們沉溺於熟悉的環境所帶來的安全感時, 內心中逐漸湧起的不快樂的陰影卻愈發濃重。勇敢地離開熟悉的環境, 在不斷的磨練中融合自己體悟的道理, 用心方是找回安全感的原動力。
第十一章: 佛說篤行
16. 其他人在吃飯的時候總是想著別的事情, 並不能專心地吃飯; 在睡覺的時候也常常做夢, 睡得並不安穩。有了種種思量和千般妄想。這樣, 他們就被生活的表象所阻。迷失了自己的心, 無法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命, 結果也就不能找到生命的真諦。
17. 有幾分把握, 便說幾分話, 便做成幾分事。口不擇言, 只會拖累自己, 引起他人的反感。
第十二章: 佛說精進
18. 若是不屑於持之以恆地做好身邊的小事, 成功就會在同時悄悄地判定我們提前出局。若是能夠一改輕率的態度, 種下努力不懈的種子, 成功之花就會綻放。
第十三章: 佛說隨緣
19. 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而是現在能把握的幸福。只要能夠保有一顆平常心, 在得失、福禍、成敗面前寵辱不驚, 我們就可以順利地釋然, 與快樂重逢。
故事一則: 曾有一位旅行者去拜訪一位禪學大師。進到大師的房間一看, 旅行者驚訝地發現, 這只是一個放滿了書的簡單房間。沒有任何大型的陳設, 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是唯一的家具。
「大師, 你的家具在哪裡呀?」旅行者納悶地問道。
「那你的呢?」大師並沒有急於回答, 反而向旅行者提問。
「我的? 我只是路過此地的客人呀, 哪裡用得著甚麼家具呢?」
「我也是一樣呀!」大師輕輕地說道。
在大師看來, 每個人都是旅行者。無論多麼華美的家具, 於旅行者而言, 都只是無端地牽累而已。不如放下這些心中的負累, 享受人生旅途中的每一處風景。
第十四章: 佛說樂生
20. 每個人都是自己最好的知音。只有觀照自己的心性, 懂得問題的關鍵所在, 我們才能在順境中舒展身心, 才能在逆境中安頓自己。
Source: https://www.pubhist.com/w9675
Source:https://www.meisterdrucke.uk/fine-art-prints/Eugene-Louis-Boudin/95124/Marine-scene,-1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