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香港.鏡繪浮生>>

--

<<老香港.鏡繪浮生>> 吳昊著

「廉價海鮮市場」: 舊時海鮮甚為矜貴, 街市較大規模者始可見有游水的魚蝦蟹出售, 而且價錢不菲。整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 香港普羅大眾吃到冰鮮魚, 已心滿意足, 認為生活總算過得去了。

「街名大觀」: 香港有十多條街道, 是用港督名字的, 例如莊士敦、砵甸乍、爹核士、寶寧、般咸、堅尼地、軒尼斯等。

以國家名稱命名者則有中國街、荷蘭街、舊金山徑、緬甸台等。

花草樹木命名的更多, 計有海棠、玉蘭、丹桂、壽菊、楓樹、杉樹、牡丹、玫瑰、冬青、柏, 甚至棉花等

星象也是街道名稱, 有水星街、木星街、日街、月街之類。

「女售貨員之始」: 1900年, 香港四大百貨公司之一的「先施」最早開業, 將外國百貨公司「不二價」的觀念帶來香港, 原來當時商場貨物市價不一, 講價還價, 費時失事, 先標明價錢, 杜絕講價, 屬全港首創。另一革命性舉動, 乃僱用女售貨員, 其時民智未開, 女人不可拋頭露面出來工作, 開業之初, 人山人海, 很多是來看女售貨員的……
衛道者認為道德敗壞, 民主派則認為是社會革命。

「莞香與香港」: 香港的英文名稱, 原譯作Heung Kong, 但因香港的水上居民, 皆將「香」讀成「康」, 所以英文名稱唯有改為Hong Kong。

「黃衣客」: 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退伍軍人被政府忽略, 得不到任何津貼, 唯有憤而走險, 做其走私客。他們為掩人耳目, 就身穿軍服, 過海關時就被視為「自己人」, 免搜行李便可過關, 靠此服吃飯者就叫做「黃衣客」。

有時黃衣客的軍服還有「花」(官階徽章), 以示其地位, 此舉演變為俗語「撻朵」(花朵的朵)。

江畔小鴨 by 柯寶珠 from a book ‘華夏藝風堂同學中西畫集 2016’
深山行侶 by 伍荳 from a book ‘華夏藝風堂同學中西畫集 20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