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藝術>>(上)

Sham Cheuk Wai
3 min readMar 10, 2019

--

<<讀書的藝術>> 林語堂著

作者林先生據稱曾是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 要是你看過他的作品, 你也會相信他的文章是殿堂級的。雖然這本書約寫於一九四九年以前, 但他的白話文相當接近現在所流行的, 讀來倍添親切。最引人注意的, 是他所提出見解的創新。例如他主張廢除上課聽講, 而以學生自由閱讀代替; 另一方面, 他在兩性方面是較傳統的, 例如他認為女性非當母親成就養育孩子的天職不可。小弟認為他是擇善固執, 當然別人可能另有評價。

「讀書的藝術」: 興味到時, 拿起書本來就讀, 這才叫做真正的讀書……你們讀書時, 須放開心胸、仰視浮雲; 現在你們手裏拿一書本, 心裡計算及格不及格、升級不升級、如何靠這書本騙一個較好的飯碗、娶一位較漂亮的老婆 — -這還能算為讀書、還配稱為「讀書種子」嗎? 還不是淪為「讀好孬種」嗎?

試問學問之事, 何得秤量斤兩? 一人的邏輯, 怎麼叫做八十六分? 且若謂世上關於英國史的知識, 你們百分已知道了七十八分, 世上豈有那樣容易的事?

「論讀書」: 人之初生, 都有好學、好問, 及其長成, 受種種的俗見、俗聞所蔽, 毛孔骨節, 如有一層包膜, 失了聰明, 逐漸頑腐, 讀書便是將此層蔽塞聰明的包膜剝下。能將此層剝下, 才是讀書人。並且要時時讀書, 不然便會鄙吝復萌, 頑見, 俗見生滿身上。

「作文六訣」: 文字有作者與讀者雙方關係, 讀者固然要敬重作者, 作者亦應當敬重讀者, 誰也不可看不起誰。不要說陳言、不要說爛話、不要說天經地義、不要說童叟皆知的話, 或人人說過的話。

作文時應當是精神奕奕, 說得滾熱、說得拍節, 不費思索, 佳文佳句, 一一由筆尖滴流出來。倘若你自己不爽快, 說一句、停一句, 讀者也必同你一樣不爽快。到了此時, 只要抽一根煙, 或是擲筆到外頭散散步, 文思就會再湧現了。

「增訂伊索寓言」: 大魚與小魚: 某池中, 生魚甚多。大魚悠遊其中, 隨便張開嘴, 便有十幾條小魚順水游入口中, 大魚吃來毫不費力。一天, 一條小魚, 看了心上如同火燒, 雙目凸出, 向大魚說:「這太不公平! 你大魚為什麼吃小魚?」
大魚很和氣的說: 「那麼請你吃吃我看, 如何?」小魚張開嘴, 來咬大魚的肚下, 咬了一片鱗, 幾乎哽死, 於是不想再咬下去, 大魚乃一句話不說, 揚翅而去。

啟示: 世上本沒有平等。(這篇文章其實還有幾篇作者所修改的寓言, 全皆有趣非常)

「教育罪言」: 教育的目的是培育運用頭腦的能力, 並非在灌輸知識……學校真正的考試, 一是口試, 與學生泛談, 看他普通知識及論斷的能力如何。二是作文考試, 由作文中一方看出他文字的進步, 一方看出他思想之態度。

現行教育制度, 認為書不比講義好, 讀書得益不如聽講; 所以令學生聽講, 禁止學生讀書 — — 若令學生讀書而不聽講, 教員還有飯吃麼?

一人讀一本三十萬言小說, 只要三、五天。但是一學期最多讀到四十篇文選。靠此四十篇文選, 如何叫國文進步? 所以, 凡國文好的人, 都是看小說、看雜書得來的。

--

--

Sham Cheuk Wai
Sham Cheuk Wai

Written by Sham Cheuk Wai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