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鏡>>
<<醫學心鏡>> 葉恩明著
「正視自殺」: 不少人以為真要自殺的人是不會說出來的, 這不對。調查顯示, 有三分之二自殺成功者, 在死前曾告訴親友, 只是沒有受到理會罷了。
有人認為若跟有自殺傾向的人談及這話題, 便會觸發其自殺行動, 所以避而不談, 這也不正確。因為萬念俱灰的人若得到別人的關懷體恤, 支持啟導, 傾訴後, 多會豁然看到生機。
「何須十分」: 有人說: 「酒, 只飲六分; 吃, 不飽過七分; 愛, 不宜超越八分。」
全醉的滋味, 絕不好受。最舒服的, 是半醉, 飄飄然有點不真實, 去掉拘束, 真情流露, 自由而仍能自控。
愛一個人, 愛到八分, 最是美麗。愛到盡頭, 便是感情的懸崖, 下面有的, 只是醋意、恨意、猜忌、支配佔有和一系列的負面情緒行為。愛到八分, 剛剛恰好, 愛得痕癢癢地有點不滿足, 最教人心醉。
其實, 任何過分的慾念, 從來都不美。
「優缺點」: 不少人對於自己的優缺點都十分模糊, 更有誤認缺點當優點的。
「善良而愛助人」, 如不懂說不, 便常遭人利用, 忙得不可開交而不能自助; 「凡事一絲不苟」, 將難接受每事都有不完善的可能, 易生挫折感; 「從不假手於人」, 未知個人能力都有極限, 做大事者都懂信人任人, 才有大成; 「永不放棄」, 假如執著一段非份之戀, 一件不應屬於自己的事, 那認為的優點, 同時也會成為缺點。
「精神健康月」: 每個人都曾遇過精神困擾, 重要的是, 人在其中, 不要做自己的敵人, 將問題放大成牢不可破的樊籠, 自困其中。
「管教子女」: 以下是送給辛勞父母的清涼茶:
一. 父母請勿忘記自己小時候的需要。
二. 脫下「怕孩子出錯」的緊箍咒, 犯錯本是成長的踏腳石。
三. 經常創新開場白, 不要只問「做完功課未」。
四. 尊重孩子的決定, 他們可能比你更聰明。
「心中穢語」: 一位打扮高貴的女士訴說: 「在我腦海, 經常浮現一些粗言穢語和詛咒思想, 例如一方面害怕親人撞車, 心中卻又湧出「快D撞啦」的語句……」
她是患了「強迫型思想症」, 以行為處理, 每遇無意識思想, 便立刻心中叫「停」, 然後將注意力轉移到有意義的行為上。有意義的生活, 是去卻心中謬念的清潔劑。
Source:https://lalanarchive.org/cn/artworks/categories/30/1482-lalan-oiseaux-birds-1971/
Source: https://lalanarchive.org/cn/artworks/categories/32/1505-lalan-untitled-1987-1989/